馬來西亞醫藥協會警告,貿然實施全面檢測會使醫療體系負擔過重,建議採行重點檢測和在移工的生活、工作場域努力落實社交距離。
1月22至23日,總幹事譚德塞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評估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參與會議的專家根據當時掌握的證據,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從邏輯上而言,「中國說謊,人們死亡」這一個說法中包含了兩項聲稱,第一是事實上的聲稱,即中國在公佈疫情信息上說謊或刻意隱瞞。
目前我們也許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中國政府刻意隱瞞,但從武漢市政府對李文亮的責訓,以至後來疫情於1月底在武漢全面爆發中清楚可見,政府顯然沒有把握防疫的黃金時間,告知民眾疫情的潛在嚴重性。」 由此可見,雖然一方面中國政府在較早時間已通報世衛,保持了某程度上的透明度,但12月和1月初兩段時間出現的訊息空隙也不是全無疑點。病毒人傳人的特性,最終於1月24日由港大微生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福和醫生於《刺胳針》發表的學術論文被證實。最終,該受害者傷重不治。此時,醫院一方指出若非兇徒斬人在先,受害者根本不會受傷,也不會死亡。
文章列出了以下時間線: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首次通報世衛在北京的辦事處,指出武漢出現不明肺炎。1月12日,中國公開分享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法案指出,台灣從2009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WHA,但在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台灣國際空間遭到中國打壓,當年世衛大會邀請函姍姍來遲,2017年與2018年更未接獲世衛大會邀請。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是強調,只有會員國能決定誰可以參加。WHA即將在18日展開,台灣至今仍未收到邀請函。他說,第三點WHO憲章是不分膚色種族信仰為所有人服務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能決定誰可以觀察員身分參加 (中央社)WHO 11日表示,13國提案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因會員國意見分歧,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Ghebreyesus)「無此授權」發出邀請,強調台灣過去以「中華台北」名義受邀,是因有政治共識。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去年6月3日無異議通過這項法案。台灣自1996年以來,投入超過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進行國際衛生人道協助,受益國家超過80個。
第五點是秘書長已接到由13個會員國邀請台灣的提案,會員國將在WHA討論,會員國可以尋求一個解決方案,過往會員國曾經對這項議題進行討論,強調這是取決於會員國意願的政治議題。外交部5月10日表示,多次向WHO秘書處嚴正說明,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WHA第25.1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未觸及台灣,二項決議並未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代表台灣人民的權利。第四,只有會員國才能決定政策,也是會員國能決定誰可以以觀察員身分參加,秘書長唯有在會員國有明確支持下才能邀請。法案強調,台灣在全球衛生方面是模範貢獻者,為許多全球衛生挑戰提供金援及技術協助。
法案連署人之一、友台共和黨籍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為了擊敗武漢肺炎,美國必須加強與每個致力於確保資訊透明、拿出最佳典範作為的夥伴合作。法案指出,台灣從2009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WHA,但在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台灣國際空間遭到中國打壓,當年世衛大會邀請函姍姍來遲,2017年與2018年更未接獲世衛大會邀請。美國力挺、邦交國提案致函秘書長,台灣要怎樣才能參加WHA? 美國國會通過一次法案,敦促國務院協助台灣取的觀察員身份 (中央社)WHA召開在即,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通過一項挺台灣參與世衛的法案。其次,WHO專家多次在公開場合肯定台灣防疫表現,台灣有很好的經驗分享,感謝台灣的貢獻。
據了解13個提案邀請台灣的友邦包括尼加拉瓜、帛琉、史瓦帝尼、聖露西亞、馬紹爾、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貝里斯、海地、諾魯、巴拉圭、吐瓦魯、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美國眾議員約霍(Ted Yoho)在去年1月8日也在眾議院提案(H.R.353),法案內容同樣是要求美國國務卿研議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地位,參加WHA,不過該法案在去年1月22日經眾議院通過後,就沒有更新的進度。
法案指示美國國務卿研擬策略,協助台灣重獲WHO觀察員身分。根據提交至參議院全院的法案版本,若台灣未以觀察員身分獲邀參加WHA,美國國務卿需提交給美國國會一份報告,說明美國協助台灣參與世衛做了哪些改變或改進。
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通過編號為S.249的法案。WHO秘書長譚德塞聽完問題後不發一語,由出席記者會的WHO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回答。美國國會已經提過5次類似的法案 其實,美國國會不只一次通過類似的法案。11日有媒體在WHO日內瓦總部記者會上向譚德塞提問是否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WHO以之前的聯合國大會決議說台灣不能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但台灣外交部說明聯大決議只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未觸及台灣,且中國的一中原則並不是國際法,如何回應國際批評不邀台灣參與是因政治操作。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是強調,只有會員國能決定誰可以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5月18日 - 5月19日舉行,台灣因為防堵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獲得世界矚目,民眾期待今年能夠重返世衛。
法案是由參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殷荷菲(James Inhofe)於去年1月29日領銜提出,並獲得21位跨黨派參議員連署支持。WHA即將在18日展開,台灣至今仍未收到邀請函。
法案指示美國國務卿研擬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身分,若台灣仍未能獲邀出席,國務卿須提交報告說明。美國參議院則通過法案,敦促美國國務院協助我國參加WHA,但這不是美國國會第一次通過類似決議,去年的法案就無疾而終。
他說,第三點WHO憲章是不分膚色種族信仰為所有人服務。賈德納指出,賦予台灣世衛觀察員身分,不只讓台灣能夠與世界完整分享防疫經驗,更能如實反映台灣對全球衛生的貢獻,不再因中國反對受到壓縮
同年,他們發行了首張專輯《Kraftwerk 1》及隔年的《Kraftwerk 2》,兩張均以交通三角錐為封面的電子樂實驗專輯,藉以暗示他們早期最原始的獨特美學觀。倘若將他們的雄心壯志歸結為一些簡單但異常創新的概念,會發現他們的音樂開始變得越來越具有啟發性,甚至只是一個簡潔的概念。並在1974年至1981年間完成了五張最重要的原創概念專輯,即1974年的《Autobahn》、1975年的《Radio-Aktivität》、1977年的《Trans-Europe Express》、1978年的《The Man-Machine》以及1981年的《Computer World》。正當全世界疫情有逐漸趨緩現象時,音樂界卻仍然不時傳出令人意外的不幸消息,而這次經由樂團代表的對外正式聲明才得知,德國電子樂先驅樂團Kraftwerk的創始團員弗洛里安.施耐德(Florian Schneider)因癌症去世,享年73歲。
而在那時,這樣帶有工業科技的拘謹形像其實也與當時的流行的音樂風潮恰恰形成強烈對比。沒多久,兩人解散Organisation後另組建了自己的電子工作室「Kling Klang Studio」,並啟動了多媒體項目Kraftwerk,之後所有的Kraftwerk專輯都是在這裡構思和製作的。
曾有記者到他們工作室現場採訪,發現Kling Klang Studio根本像是實驗室而不是帶有音樂家氣息的表演練習空間。這個在電視前的首次亮相,不僅讓數百萬的英國觀眾收看到Kraftwerk的短暫演出,同時那次的電視亮相也深深影響了日後八零年代幾乎整個英國新浪潮的樂團大量採用電子合成器。
Kraftwerk的第一張專輯《Autobahn》發行後立刻轟動歐美各界,史詩般的標題曲目生動刻畫了汽車在高速公路忙碌來回穿梭的景象。此時,Kraftwerk的活動開始銳減,然而其歷史地位早已屹立不搖。
乾淨明亮的聲質,不斷循環小節的電子節奏帶有某種催眠效果,他們的歌曲結構不同於時下的流行歌曲,但卻為日後主流電子音樂樹立了重大的突破。倘若回溯這類的藝術概念,就必須回歸至起源於20世紀初期由一群義大利藝術家所發起的一項藝術和社會運動:未來主義,並在一份由理論家Marinetti起草的未來主義宣言中所歌頌的關於速度、技術、青春、暴力以及諸如汽車、飛機和工業城市之類的未來科技美學觀。若純以音樂技術的概念來看,Kraftwerk所開創的概念,在當時與大多數音樂家和聽眾所想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未來感。之後1977年的《Trans-Europe Express》繼續延伸人類能藉由機械裝置從事遠距離旅行、運輸的概念,然而1978年的《The Man-Machine》則再次標示了他們另一個重要的創作概念里程碑。
而這樣的概念不僅影響了當時美國街舞中的機械舞步,同時當時早期仍在萌芽的底特律科技舞曲及芝加哥的浩室舞曲DJ乃至早期嘻哈DJ及創作者Afrika Bambaataa莫不聲稱Kraftwerk是他們各種概念來源的重要啟蒙者之一。而且到了八零年代中期,歐美流行音樂早已被電子合成器和鼓機所主導。
《Autobahn》之所以會成功且成為劃時代的重要影響力專輯,在於這張專輯是第一張真正能勾勒出現代工業社會下的忙碌景象。年輕時代的施耐德和另一位創始團員拉爾夫.赫特(Ralf Hütter)兩人均是Düsseldorf Conservator(一座位於德國杜塞道夫市的音樂研究大學)的音樂系學生,雖然在學期間,施耐德主修長笛,然而他同時也玩吉他、小提琴和各種合成器。
人與機械的結合或機械模擬人類動作的概念,在當時都仍是處於研發萌芽的階段而已。然而,在他們的影響力達到頂峰之後,施耐德與團員短暫的休息了兩年,之後1981年的《Computer World》再次展現了他們對於電腦科技成為新的全球科技技術主導地位的沉思,《Computer World》在那時很早就預言了未來社會對個人電腦的依賴,單曲〈Computer Love〉甚至榮登英國排行榜榜首。
上一篇:中国人寿推出首款防癌险
下一篇:留学海外保险应注意目的地要求